本文收录于专辑#数说网事#配资炒股就找配资
日前,第五届Light创造营正式拉开帷幕。本届Light号召高校学子利用AI技术打造多元技术公益解决方案,共同应对社会公共议题,持续释放技术公益的内在价值。据悉,本届Light在公益议题设置上更为开放,倡导满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向,参与者无需提交已落地项目即可报名;同时,通过不断升级的技术工具,大幅降低了公益项目的参与门槛,为技术与公益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支撑。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及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一名开发者可以用代码守护濒危物种、一支学生团队能用动画帮助特殊儿童、一家企业可以开放技术和资源鼓励更多领域的人士参与公益事业。我们希望通过Light平台,让更多人能轻松运用技术,共同解决社会公共议题。”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也认为:“AI大模型等前沿科技在公益领域蕴藏无限可能,同时也能激发青年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关键作用。面对这波技术浪潮,只有以开放与务实的态度,将AI技术转化为切实的公益力量,才能构建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未来。”
作为Light·创造营等计划中优秀项目的代表,由2002年出生的年轻CEO招志锐领军。他凭借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背景创立广州市农潮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推出“绿美阅行”数字化自然教育平台,将城市公园改造为沉浸式自然课堂。
基于“公园20分钟效应”的研究成果,团队开发了微信小程序,通过AI数字人交互及剧本任务,引导用户探索公园动植物,解锁图鉴并兑换濒危物种文创周边,同时整合腾讯大模型等前沿能力,实现20万种生物的AI识别。该项目已覆盖广深等城市400余所学校,举办活动630场,累计访问人数达40万,联动政府、景区和科研单位构建起“自然教育+生态保护”的闭环。
在AI时代下,公益也应该与时俱进,不仅公益项目可以借助技术来用更低门槛和更友好的方式惠及更多的人,同时将更多的技术开放出来提供给公益开发者,让公益产品也跟上像AI这样的时代步伐,也是如今“做公益”的另一种思路。只有不断拓展科技与公益的边界,才能更好地践行“科技向善”,更好地体现“科技以人为本”。
南方+记者 叶丹